于国强是九州平台-九州(中国)华发管业公司的一名机械和电器设备技术人员,2008年10月,刚刚20出头的于国强来到华发管业公司工作,负责机械和电器设备的维护调试工作。近十年的时间里,于国强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并且结合生产实践,对生产设备、生产线多次进行技术改造升级。经过于国强本人的技术攻关,华发管业的主体生产设备、两条生产线全部实行自动化控制,推广智能化生产,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节省了人工成本,为华发管业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一、注重实践,潜心打磨,十年铸剑,终有所成
包头市钢兴实业(集团)华发管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08年10月建成试生产,同年11月正式投入生产。该公司生产加工的主要产品为多种钢级、多种螺纹类型的石油套管(油管)接箍、石油套管(油管)螺纹加工。公司现有两条生产作业线,数控车床4台、拧接机2台、水压机1台、测长称重机一台、在线喷标喷漆机一台、超声探伤仪一台、打包机4台、除锈机一台,年设计产量10万吨,现有设备能满足批量生产需求。该公司生产的石油套管接箍、石油油管接箍、石油套管螺纹加工,目前已畅销国内多家大型套管、油管厂家,并多次承接产品出口国外业务。近两年,该公司主要承接包钢外销无缝钢管带料加工任务,相当于包钢的一条无缝钢管深加工生产线。
于国强本身的学历并不高,目前,也只是通过自学考试获得了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大专学历。在工作实践中,于国强对本职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和热爱,踏实、专注于对所管理设备的日常维护,每天每夜、每时每刻在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转的轰鸣中,找寻属于自己的快乐。于国强熟悉每一台设备的性能,不亚于熟悉自己的爱人和孩子。对每一次机器设备的故障,犹如自己的爱人和孩子感冒生病般牵肠挂肚,夜不能寐。这是一般人所难以理解的投入和情愫。每当日落,员工们一个个匆忙离去,唯独他却忘记时间的催促,独自守着空旷的厂房趴在设备上忘我的钻研着……一个工匠时常是孤独的,他宁愿花费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和钻研,而成功往往又总是眷顾着这些孤独的人。正是怀着这样的一颗“初心”和“痴心”,于国强所管理的设备很少出毛病、“掉链子”。如今的于国强是该公司经理助理,兼生产设备部部长,同时还身兼公司两个生产车间的主任。是该公司身兼职务多的人,也是公司里每天忙碌的人,更是公司里各种机器设备正常运转、维护调试的“大管家”和行家里手。设备管理的出色业绩,在华发管业的生产经营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因地制宜,升级改造,创造效益,回报企业
公司刚成立时,管体车间生产工序流程基本能满足生产要求。可是随着生产任务的增加,质量要求的提高,发现还有许多难题需要解决,车间的生产工序并不完善。如:缺少除锈机、数控车床工作效率低、测长称重设备还需改造、手工打包等。解决这些难题刻不容缓,公司急切需要一个能解决这些难题的人。可是,在短时间内从哪能找到这么一位能人呢?如果高薪外聘技术人员,企业一时也没有这个财力。把解决企业的难题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这是于国强的秉性,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下,于国强自告奋勇承担起设备改造升级的重任。然而,改造一台设备并非轻而易举之事,以于国强当时的知识水平是不足以完成的,但他并没有因困难而退缩。为了方便学习,他节衣缩食,攒下一笔钱,自费购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利用大量的业余时间查阅资料和观看视频,学习有关车床改造和工业自动化控制的相关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他自费购买了有关设备厂家现成的软件,然后把软件进行反编译,学习消化厂家软件编程的思路,变成自己的技能。并不辞辛苦走访其它生产单位,虚心请教经验丰富的技工,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开始大胆尝试——一个个零件被他小心翼翼拆卸、组装……也许他在当时某一个瞬间会对自己的举动产生质疑:“车床能否改造成功?”但是,当一台经他改造成功的车床展现在车间时、当成倍车好的套管让大家忙得不亦乐乎时、当所有人都对他投向钦佩的目光时,他的心思却早已投向了另一台设备——除锈机。
随着生产任务增加,加工大批表面生锈的原料已经成为一个不得不解决的问题,于国强通过对不同规格的石油套管细心观察与测量,经过反复的思考与实践,研发了适用于外径为127-339.7MM的管体除锈设备。两个铁轮平行一组相对而转,共四组略倾斜一字排开组成辊道,将表面生锈的套管原料送进除锈室,再由两个除锈刷完成除锈作业,将管体送入生产线,有效的解决了加工生锈管体的困难。仅此一项研发成果,就为车间节约资金40余万元。目前,包钢公司库存、外发的无缝管产品多是采用于国强研发的除锈机进行除锈。
在华发管业生产车间常常看到的一幕是,办公桌上堆满了设备配件,那个熟悉的身影,总是在研究着什么……他又回归到自己的世界。这时,你也许会恍然大悟,改造或研发一台设备并不是于国强同志的工作,而是他的一大爱好,工作有时是不得不做的,而爱好却是心甘情愿的……此刻,面前的于国强不正是像工匠一样正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吗?或许他是灵光一闪,但我更愿意承认是深思已久,他手中正摆弄的正是将测长、称重、喷漆、喷标融为一体的设备部件,从零部件的购买到设备的编程,完全是由他自己独立完成。而改造这么一台设备又是一项比较大的工程,他带着那几个经他培养的小徒弟,认真的干了起来。将原有的设备拆卸,将东拼西凑的新部件组成一台新设备,而事实并非想象那样一帆风顺,眼前这台测长称重喷漆喷标一体的新设备虽然已经改造成功,但在调试和数据输出上仍需要下一番功夫,在调试期间,操作人员很难适应这台设备的操作方法,常常出现一些错误。毕竟,之前的数据都是人工抄写,而经改造的设备已安装了ERP生产运行管理系统。而于国强则耐下心来,手把手地将每一步操作流程教给他们,虽然前期困难了些,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操作人员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整套流程,此外,手工打包也顺水推舟改装成了气动打包。该生产运行管理系统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据统计,华发管业两条生产线生产设备自动化升级改造前,车间生产人员需要90余人,而目前,仅仅需要30余人。
如果说改造或研发一台设备存在一些运气或巧合,那么一个新厂房的建设——从工艺布局、机电调试、基建施工安排都出他一人之手,那对一个出色工匠的诠释。一个人看似是及其渺小的,而其能力却可以大到无法估量。站在新厂房门口,望着远处那个忙碌的身影,不由会暗自赞叹道:“一个几千平米的空地、一间崭新的厂房、几十台设备……就这样被一个工匠井井有序地从图纸上平移到众人的眼前”。
近年来,不断有企业高薪来“挖”于国强,都被他婉言拒绝了。对本职工作无与伦比的热爱和投入,近十年一门心思专注做一件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也许,有人认为“工匠”一种重复劳动。其实,对“工匠”的诠释,应该是于国强这样,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到。并且结合生产实践不断的创新升华。